1、高精度3D數字化技術助力浙江全域數字法院“云上物證室”項目建設
2、厲害了!看高精度3D數字化技術如何搭建法院“云上物證室”
日前,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于推進建設“浙江全域數字法院”重大改革的實施方案》,要求重點完成“一個平臺+四大任務+一套生態體系”的改革內容,其中“云上物證室”在智能化應用改革內容板塊中被重點提及介紹。
云上物證室
2021年1月,先臨三維和深圳海規網絡科技共同參與了浙江嘉興中院“云上物證室”的建設項目。3D+AI+區塊鏈“云上物證室”,采用結構光3D掃描技術、激光探測技術、三維視覺算法記錄物證外形全貌,實現秒級數據采集,毫米級尺寸精確計量,最終在電腦屏幕呈現直觀的高清3D模型。而且,3D圖像還將上傳到區塊鏈平臺固證,并自動生成二維碼,供法官和當事人隨時掃碼查看,物證實物則可以交還當事人妥善保管。讓“占地滿屋”的實物證據數據化,實現物證智能化管理。
近日,嘉興市秀洲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假冒注冊商標罪案件。在2020年7月至12月期間,被告人在未取得“某某”注冊商標所有權人某集團公司授權的情況下,購買布料等加工成該公司的同款服裝,并擅自在服裝上加上印有“某某”注冊商標的衣領標、水洗標等吊牌在網上銷售,截至案發,銷售金額達人民幣43萬余元。
以上案例圖文引用均來源于: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
在審理過程中,法院使用“云上物證室”進行證據展示,侵權產品的3D影像圖清晰,上面的假冒商標一目了然,被告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深感后悔,當庭認罪悔罪。
建設與物理世界相對應的數字世界,打通數字化鏈條,每一個環節均不可忽視。在數字法院建設的工作中,物證管理及案件檔案卷宗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公安機關及法院等案管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題。
傳統的管理方式存在諸多弊端:
★查找耗時長
★盤點效率低
★存放記錄混亂
★倉庫物滿為患......
因此,借助數字化技術手段輔助法院進行刑事勘查、物證保存已成為一種趨勢。“云上物證室” 創新數字化智能物證管理應用新模式,有效解決法院物證存儲難、管理難、查找難等痛點,受到最高法院院長周強批示肯定,省高院在全省法院予以推廣,為“浙江全域數字法院”改革提供基礎鏈條支持,推進數字化法院的建設進程。
司法拍賣展示
云上物證室
2021年4月,嘉興中院“云上物證室”技術再次迭代升級,運用到司法網拍拍品的三維展示。
長期以來,受硬件設備、技術條件等制約,司法網拍拍品的電子化展示還停留在照片等二維層面,即便是一些法院采用了VR全景看房技術,但是沒有真正實現3D展示。“特別是對于房屋這類拍品,競拍人僅僅觀看現場照片,是無法體驗到房屋內的空間距離的,這對于吸引競拍人參拍是非常不利的。”嘉興中院執行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云上物證室’采用3D建模技術,與VR全景看房技術是不一樣的。VR全景技術是拍攝多組照片,然后拼接成一個全景圖像,細節尺寸有很大失真。
‘云上物證室’的3D建模技術可以提供:
★精準到毫米級三維影像
★可以輕松獲取每一個細節的尺寸數據
★具有超高清的實物還原功能
比如掃描屋內的一個包,那么包上的每一處刮痕都會清晰畢現。”嘉興中院信息化建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
當下,人工智能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深度交融發展,已成為法院改革不可逆轉的根本趨勢。先臨三維3D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為打造“云上物證室”提供了基礎數據保障,在提高案件現場勘查及物證采集的工作效率及準確率的同時,也方便法院檢察人員對物證進行后續的存檔管理和分析。
法政“先鋒” | 3D數字化高效助力物證管理、刑偵勘查
浙江全域數字法院
2021年3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印發《關于推進建設“浙江全域數字法院”重大改革的實施方案》,重點完成“一個平臺+四大任務+一套生態體系”的改革內容,(“一個平臺”即全省法院辦案辦公平臺;“四大任務”即智能化應用、司法大數據服務、司法資源配置、訴訟制度與法學理論變革;“一套生態體系”即構建數字法院生態圈”),以高度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實現數字正義為目標,打破空間和時間制約,形成全業務平臺通辦、全時空泛在服務、全流程智能輔助、全省域資源整合、全方位制度變革的信息時代司法運行、組織和管理新模式,實現互聯網法院新模式。
在改革內容四大任務里,浙江法院強化智能化創新應用,加大智能軟件和智能裝備研發力度,大力推廣和完善以“鳳凰智審”“智慧執行2.0”為代表的智能辦案應用,積極探索“智能合約”“云上物證室”等區塊鏈司法,完善案件質量管控體系,建立和健全面向人、案、事、物多重維度管理輔助決策的智慧管理體系,提升司法大數據知識服務能力,打造以知識服務為特征的“浙江智慧法院大腦”,推動司法辦案和審判管理由“經驗決策”向“數據決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