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每60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小耳畸形患兒,這些孩子出生后,不僅會對孩子的聽力造成影響,還會因為明顯的外貌缺陷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
傳統的治療方式往往是采取縫合多塊肋骨軟骨來制造耳朵,但是由于每個人個體不同,耳朵形狀也大不一樣,手術挑戰難度非常大。很多再造的耳朵很難再現自然耳朵的所有復雜和微妙的三維結構特征。基于以上痛點,貴港市人民醫院燒傷整形外科引入高精度三維視覺技術,以客觀、精確的數字化再造耳定位方法及特型支架設計方法,提升耳廓再造術后雙側對稱效果。
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具體三維掃描是如何助力整形外科醫生為小耳畸形患者量身定制耳朵的三維結構特征。
先天性小耳畸形(Microtia),或稱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表現為重度耳廓發育不全、有外耳道閉鎖或狹窄、中耳畸形,而內耳發育多為正常,通過骨傳導有一定聽力。需要通過全耳郭再造和聽功能重建手術來治療。——百度百科
第一步:三維掃描、設計
治療難點:
① 耳朵結構復雜,細微結構非常多,難以雕刻,不僅要求術者擁有較高的整形外科修復重建素養,同時還要求術者有高超的雕刻技藝和審美水平。
② 參照物選擇困難:一般正常側的自然耳朵是患者小耳畸形再造耳朵形狀的完美參照物,但即使在有參照物的情況下,醫師依舊需要在大腦里對這個耳朵進行三維空間轉換,想象出再造的另外一側耳朵的形態,對于術者的三維想象能力要求非常高。
因此,貴港市人民醫院燒傷整形外科的醫生創新采用先臨三維EinScan Pro 2X Plus2020,非接觸、快速獲取患者正常側的自然耳朵的三維數據。EinScan Pro 2X Plus 2020最高精度可達0.04mm,點云最小點距設置達到0.2mm,可以高細節體現患者正常耳朵的立體形態。
廣西數字醫學與3D打印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基于掃描儀采集到的患者正常耳朵的高精度3D模型,在計算機里對患者正常側的自然耳朵的數據進行三維重建,再通過鏡像的原理,把正常側的自然耳朵三維數據鏡像為擬再造患側耳朵的三維結構。
第二步:3D打印
然后將設計好的擬再造耳朵的三維設計數據導入3D打印機,為患者“量身打造“耳朵再造模板,消毒后供整形外科醫生使用。
第三步:切取肋軟骨、雕刻耳朵支架:
醫生根據3D打印的再造耳朵“模板”,切取患者部分自體肋軟骨組織,精雕細刻出和患者正常耳朵外形幾乎一樣的肋軟骨耳朵支架。
科技賦能醫療,讓醫療變得更加溫暖。高精度三維視覺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助力醫療服務模式邁向智能化、高效化、專業化新階段。耳朵畸形再也無需遮遮掩掩,數字化技術助你圓夢雙耳!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